什么是分布式光伏电站?
分布式光伏电站通常是指利用分散的资源,在用户附近建设的小型光伏发电系统,装机容量较小,就近接入配电网(一般接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),通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。
目前,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系统是城市建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。这类系统必须接入公共电网,协同运行才能就近为用户供电。如果脱离公共电网的支持,分布式系统将无法保证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。
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核心特点:
1. 输出功率较小,规模灵活
• 传统集中式电站规模往往达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千瓦,依靠规模来提升经济效益。
• 光伏发电的模块化特性决定了其规模可大可小,系统容量可根据现场需求灵活调整。
• 分布式光伏项目容量通常在几千千瓦以内。
• 例如,Solar First Group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分布式项目充分展现了这种灵活性:在广西,他们为商业和工业建筑量身定制了分布式屋顶支撑解决方案;在澳大利亚广大地区,部署了专门设计的分布式地面支撑系统。这些案例展示了分布式光伏如何因地制宜,从紧凑的屋顶空间到开阔的地面区域都能有效应用。
• 与集中式电站不同,光伏电站的规模对其发电效率影响较小,从而对其经济可行性的影响也相对较小,小型系统的投资回报率不低于大型电站。
2. 污染极小,环境效益显著
• 分布式电站发电过程中无噪音,不会造成空气和水污染。
• 需要注意的是,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需要与周边城市环境和谐共生,在利用清洁能源的同时,还要兼顾公众对城市环境美观的关注。
3. 可部分缓解用电高峰期的压力
•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最大输出功率出现在一天之中,此时恰好与用电需求的高峰时段相吻合。
• 但分布式光伏能量密度较低(系统单位面积功率仅为100瓦/平方米左右),且适合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屋顶面积有限,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问题,主要作为高峰时段的有效补充。
留言